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生”意指人与海洋二者互利,人为海洋提供的益处,是不打扰或者主动地保护修复,而海洋为人提供了多元的生态系统服务,还带给我们最古老的产业——渔业。漳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202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229.83万吨,渔业产值、产量排名全省第二。其中,海水养殖方式更是丰富多样,全年产量达161.2万吨,产值约248.6亿元。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海水鱼类养殖企业,了解漳州如何通过“花式养鱼”,养出百亿产业。“工厂”养殖,智慧调控让鱼苗游向全国漳州是“中国石斑鱼之都”,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石斑鱼苗种生产基地与石斑鱼产地。每年6月到8月,是石斑鱼苗销售最忙的时候。如何满足石斑鱼苗各阶段严苛的生长环境需求,曾是行业痛点。以往的室外池塘育苗方式,平均出苗率不足10%。如今不少养殖企业采用室内“工厂化”育苗方式,借助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实现水质、温度、投饵的精准管控,为鱼苗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人工可调节的“定制”环境。在古雷霞美镇利洋水产养殖基地里,不同生
|
在肉制品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原料供应的稳定性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命脉,作为中国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双汇近年来持续加码肉鸡养殖和禽产品开发,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破解 “卡脖子”难题,同时以数字化技术重塑养殖效率,以多元化产品激活消费市场,走出一条产业化与多元化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产业链布局,打造禽产业新版图
长期以来,中国肉类加工行业面临“两头在外”的困境——上游养殖分散、原料价格波动大,下游消费需求多变。以鸡肉为例,中国虽为全球第二大禽肉生产国,但规模化养殖水平差距大,中小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弱,导致肉制品加工企业常因原料短缺或成本飙升陷入被动。
双汇的破局之路始于2019年,为增强产业链协同优势,进一步推动肉类产业化、多元化发展,当年,双汇正式成立禽业事业部,加大在种鸡繁育、商品鸡养殖、饲料生产等环节的投入,形成了完整的自繁自养产业链。
此后数年,双汇总投资58.98亿元,先后在漯河、西华、阜新建立三个现代化禽业基地,涵盖饲料加工、种鸡繁育、商品鸡养殖、屠宰分割等全环节。目前双汇商品鸡年出栏产能达3亿只,自繁自养产能规模已跻身全国前三。
|
位于站街镇破岩村的良实农业公司肉鸡养殖基地里,首批14000余只肉鸡鸡苗投放,标志着清镇市产发集团实施的“员工领办项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首批鸡苗进入养殖基地良实农业公司系清镇市产发集团旗下子公司,重点服务农业现代化。主营业务包括农业产业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项目开发;农业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国企改革以来,清镇产发集团探索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实施种养殖“员工领办项目”改革试点,通过与员工签订项目领办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实行风险共担、利润共享,有序推动企业员工向产业工人转变。
站街肉鸡养殖基地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每年可饲养肉鸡19.2万羽。目前由良实公司3名具有养殖技术经验的员工与公司签订领办项目协议,负责基地养殖管护以及后续市场销售等工作,预计实现年度利润目标14.52万元。同时,良实公司组建项目工作小组,在鸡苗采购、饲料供应、药品供应、养殖管理、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支持服务保障,按照“渐进投苗、梯次入市”的养殖布局,基地后续将分三批次投放5万只鸡苗,今年9月上旬,基地首批肉鸡可出栏投放市场。
“我们通过
|
今年以来,敦操乡人民政府紧盯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樱桃谷鸭项目建设,把樱桃谷鸭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走进敦操乡灯台关樱桃谷鸭养殖项目场地,工人们正在辛勤的劳作,有的在砌砖、有的在砌堡坎,一旁的挖掘机正在轰鸣声中作业,现场工作繁忙而有条不紊的推进着。“我们这个项目是4月25日开工的,已经完成了挖土石方,现在正在进行鸭棚主体建设,该项目预计7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项目负责人周天铭介绍道。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占地面积5000平方,将建设4个标准化鸭棚,粪污收集池等配套工程,确保养殖过程高效、环保、可持续,聚焦打造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于一体的高标准养殖场,项目建成后每个棚可实现年出栏3万羽,4个棚共计出栏12万羽,该项目建成使用后,可带动周边群众5人在基地务工,每人月工资在3500左右,可实现户均年增收1500元左右。“我们依托龙头企业带头,构建‘企业+大户养殖’的合作模式,通过与贵州但家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该公司提供种苗、饲料、技术和收购,实行订单农业,保障销路”敦操乡经济发展办负责人
|
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八卦村生态龙虾养殖基地,养殖户沐着晨光驾着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投喂小龙虾。近年来,当地依托生态优势和优质水资源,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小龙虾产业已成为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
细心的市民可能发现,今年春节以来,猪肉价格便一直持续上涨。昨日,重庆晨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农贸市场和超市,发现零售市场的猪肉价格仍然稳中有涨。 超市猪肉价格上涨 “猪肉价格比前几天还要贵一些!”昨日,家住南坪融侨的张老师到楼下的超市买肉,被节节上涨的肉价吓了一跳。 “前几天千排一斤还卖17元,昨天的千排卖到19.98元,好贵哦。”张老师说,超市里的精肉越来越多,越来越贵。 精瘦肉一斤17元;精里脊一斤20.98元;精大排一斤24元……对此,超市生猪销售人员坦承,超市猪肉价格因规模效应和精细化,所以,价格自然也比普通分割肉要高一些。 农贸市场肉价更贵 记者在农贸市场看到,这里的猪肉价格并不比超市便宜,有的还要更高一些。 比如,有的摊贩后腿肉卖22元一斤,超市一般为15元左右;有的眉毛肉每斤卖价20元,超市每斤在18.98元。一位卖肉的摊贩告诉记者,他销售的眉毛肉卖价20元一斤,因为是从贵州农村收来的土猪,每隔三五天才会有一头猪。 业内人士称,超市猪肉价格由于精细化运营,相对比较稳定,但农贸市场猪肉价格与白条猪批发价联动更强。 白条
|
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全面展现新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努力开创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央广网新疆频道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策划推出《高质量发展看新疆之“新质新造”》网络主题传播活动,派出记者聚焦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建设,立体呈现新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和新成效。
近年来,新疆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带动群众增产增收,走出一条科学有效、群众受益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动畜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在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新疆羌晟牧业有限公司特色养殖示范基地,一排排宽敞、整齐、明亮的标准化养殖圈舍映入眼帘,毛色纯正、体形健硕的毛驴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若羌县进一步完善驴驼选育繁育体系的搭建,助力特色畜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央广网发 吐逊阿依·吐尔迪 摄)新疆羌晟牧业有限公司副场长贾玉龙说:“现在建设了12栋驴圈,9栋驼圈。目前,骆驼达到1350峰左右,驴是800头。今年我们力争要达到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