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了、放不得、养不起” “禁野令”下,贵州贫困地区养殖户转产调查 “禁野令”出炉,让上千万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养殖户面临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近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布,大多数在养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未被列入。 产业“亮红灯”但相关配套政策尚未落实。一些贫困地区的养殖户面临转产退出难题,急切期盼有关部门细化转产方案、出台赔偿标准,将养殖户损失降至最低,防止出现新的返贫致贫。 息烽县小寨坝镇特种养殖户展示养殖的竹鼠。 本报记者刘智强摄 转产退出迫在眉睫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决定,要求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按照该决定,凡是未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陆生野生动物,一律禁止食用。“禁野令”给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养殖业亮了“红灯”。 近日,养殖户焦急等待的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布,31种畜禽被列入其中,这意味着目录之外的野生动物或被禁养。 在目录中,除了猪、普通牛、鸡等18种传统畜禽外,还有13种特种畜禽,比如养殖历史悠久、已形成完善产业体系的梅花鹿;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有传统饲养习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农业农村部渔业局局长张显良介绍《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近几年,社会上有一些声音提出水产养殖对环境有一些负面影响。请问,农业农村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也确实了解到,有一些地方水产养殖与水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是太好,发生了水产养殖污染环境的事情。那是不是所有水产养殖的品种和养殖方式都会带来水生态环境的污染?需要科学分析。”于康震表示,并不是所有水产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都会对水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只有高密度、不合理的投饵型养殖方式才会对环境有比较大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相反,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对水生态环境还有净化修复的作用。于康震介绍,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水产养殖排放量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来计算,占农业排放量的4%。水产养殖污染物大多为氮磷等有机物,主要是造成水域环境的富营养化,对水体的影响总体不是很大。另外,我国海水养殖中贝藻类以及淡水养殖中的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都是不投
|
中国西藏网讯 蚝及其干制品蚝豉,味道鲜美,是南方百姓饭桌上常见的菜肴。因与“好”谐音,颇受群众青睐。 9月28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广东行记者来到了广东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探访这个被称为“中国蚝乡”的南方小镇如何发展养殖产业。图为广东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风光。 一艘艘收蚝归来的蚝船鱼贯而入,停泊在程村镇红光村蚝码头边。一辆辆生蚝运输车也默契地准时抵达码头,等待装车。蚝农们排排坐在小板凳上,手拿着工具忙不迭地开蚝,船上近5000斤生蚝,要在一天内全部装车外运。 据程村镇红光村书记谢家贵介绍,红光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3条自然村,总人口322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735.7亩,海岸线长2.5公里,养蚝总面积达4.3万亩,年产鲜蚝4.5万吨,总产值2.7亿元,纯收入5000多万元。全村80%以上的村民从事养蚝业,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6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3万元。图为程村镇红光村书记谢家贵向记者讲解 一只蚝的生长周期为三年,此前蚝农养蚝从生长期到肥蚝期都是在同一片海域养殖。由于蚝场开发已久,养殖密度大,海水营养
|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种植、养殖和务工,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当地总结的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三板斧”,但如何用好这“三板斧”,却考验着当地干部和群众。 有人胆子大,承包大棚当起了老板;有人敢于尝试,引进羊驼,尝试新品种养殖;有人则狠下心,从学徒做起,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砖雕师傅…… 在诸多尝试中,他们率先转变观念。思维的破局,无疑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动力。 魏过路:承包大棚当老板 干活更有拼劲了魏过路正在承包的大棚中忙碌。 三塬镇下塬村的人都说,魏过路胆子大,但其实她的心更细。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老公长期外出打工,她在家种地、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5年,永靖县三塬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在村里成立,占地3000亩。跟很多人一样,魏过路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后,便到示范园区来上班。 2016年,园区将建好的大棚向村民出租,吸纳他们入园参与经营,很多人都担心租大棚不如打工划算。但魏过路很细心,她观察后觉得园区有技术指导,销路也很好,而且干活时间自由。下午大棚太热她就可以休息,不用看人脸色。于是,她说服家人花了2万元承包了两个8
|
中新网河源4月7日电(颜新阳 康孝娟)广东河源市和平县一中华鲟养殖场1万多条中华鲟突然全部死亡,7日当地警方立案侦查。 和平县浰源镇警方接到报案称,该镇山下村三坑水刘屋岭中华鲟养殖场6个鱼池的1万多条2万多斤中华鲟全部死亡。接报后,当地警方一方面派出警力和水产部门工作人员到事发地和水源地进行现场侦查,另一方面出动警犬沿着水源流域进行线索追踪。 图为鱼池里的中华鲟全部死亡 颜新阳 摄 当地警方称,目前尚未找到导致中华鲟死亡的线索,但不排除人为投毒,也有可能是水源地上游下药“偷鱼”导致水源污染所致,具体情况尚待水产部门将水样品等化验结果出来后方可进一步分析。 据养殖场养殖户邹相信介绍,这并非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前在2017年4月15日,该养殖场也发生过类似的投毒事件,致2万多条中华鲟死亡,共计5万多斤,经当地物价定价的经济损失达73万余元(人民币,下同)。 邹相信称,两次的损失加起来估计有130多万元,几经这样的遭遇,让他十分痛心,他急盼和平县警方尽快破案。 图为鱼池里的中华鲟全部死亡 颜新阳 摄 另据邹相信介绍,他养殖中华鲟已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