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司空见惯但是宣粉们见过在陆地上养鱼吗带着这种好奇小轩走进桂平市垌心乡督的村星辉陆基圆池养殖示范基地一探陆上养鱼奥秘初夏时节的督的村,满山翠绿,溪流淙淙。和煦的阳光下,200多个直径10米的天蓝色陆基大圆池在山谷中整齐铺开,蔚为壮观。每个圆池中间安装了供氧设备,池中的水流呈旋涡式循环流动,水体清澈见底,鱼群依稀可见。当基地负责人陈辉往池中投放鱼料时,只见鱼儿瞬时跃出水面,活蹦乱跳。“等到8月,第一批鱼就可以收获了。”陈辉笑着告诉小轩。垌心乡地处大瑶山余脉,气候温润,邓塘河、罗宜河与大鹏河汇合而过,从垌心村出境。好山好水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去年以来,该乡党委、政府经过详细调研,确定由垌心乡星辉种养专业合作社筹建陆基基地,利用山泉水规模化养殖生态鱼。该乡党委、政府积极为基地建设保驾护航,从土地流转入手,加快排解土地权属纠纷,配套构建由乡农业农村中心、综治中心等部门组成的服务协作小组,及时为基地办理了设施农用地手续,保证了项目用地。同时,积极帮助申请上级政策帮扶,该基地获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目前,整个基地占地100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农业农村部渔业局局长张显良介绍《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近几年,社会上有一些声音提出水产养殖对环境有一些负面影响。请问,农业农村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也确实了解到,有一些地方水产养殖与水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是太好,发生了水产养殖污染环境的事情。那是不是所有水产养殖的品种和养殖方式都会带来水生态环境的污染?需要科学分析。”于康震表示,并不是所有水产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都会对水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只有高密度、不合理的投饵型养殖方式才会对环境有比较大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相反,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对水生态环境还有净化修复的作用。于康震介绍,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水产养殖排放量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来计算,占农业排放量的4%。水产养殖污染物大多为氮磷等有机物,主要是造成水域环境的富营养化,对水体的影响总体不是很大。另外,我国海水养殖中贝藻类以及淡水养殖中的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都是不投